前言
吴为公 李树平国中现代散文的发展,以五四时期的成就为最⾼,影响最大,而朱自清的散文创作,又是这一时期实绩最大,成就最⾼的;朱自清作为散文大家,他的名字永远和国中现代散文的历史写在起一。鲁迅曾说:“五四”时期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小品文的危机》)的确,五四时期文学的诸门类中,散文的成就最为突出。朱自清在《论现代国中的小品文》中也⾼度评价了散文的成就,他说:最发达的,要算是小品散文。三四年来风起云涌的种种刊物,都有意无意地发表了许多散文,近一年这种刊物更多。。小品散文,是于乎极一时之盛。在《〈背影〉序》中又说:就散文论散文,这三四年的发展,确是绚烂极了。在这极一时之盛绚烂极了的散文百花园里,有周作人的隽永,俞平伯的绵密,徐志摩的

丽,冰心的飘逸,而朱自清先生则以其真挚清幽的神态屹立于五四散文之林(钟敬文《柳花集》,群众图书公司1929年初版),他的散文以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国中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彩,为建立国中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树立了⽩话美文的模范。一朱自清,1898年11月22⽇出生于江苏东海县个一小官僚的封建家庭,原名自华,号秋实。六岁时随家从东海移居扬州,他成长于扬州,故自称扬州人。1916年毕业于江苏省立第八中学(即来后的扬州中学),并考⼊北大预科,后转⼊哲学系。1920年毕业,到江浙一带做了五年的中学国文教员。1925年清华学校设大学部,经俞平伯推荐,任清华大学教授,并任中文系主任,从此他一生服务于清华大学。1937年抗战爆发,他随清华大学迁⼊昆明,在西南联大任教授,1946年又随清华大学迁回北平,仍为教授及中文系主任,1948年8月12⽇去世。纵观朱自清的一生,可以看出他既是一位诗人和散文家,又是著名的学者和教授,更是一名

进的主民斗士。作为诗人和散文家,朱自清对国中现代文学作出了大巨的贡献,他做过许多开创

的工作:他与人合作创办了文学史上第个一《诗》刊,并且加⼊了创作新诗的行列,写下了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首抒情长诗--《毁灭》;时同,他还编选了《国中新文学大系·诗集》,并为之写了《导言》,第次一对新诗创作进行了历史

的总结。另外,他还第次一在大学课堂里开设现代文学课程--《国中新文学研究》,并且留有讲义稿本《国中新文学研究纲要》。无疑,他是五四新文学的拓荒者和创业者之一。朱自清对新文学的最大贡献,是他所擅长的散文小品,它们在新文学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首先,他是继冰心等人之后又一位突出的小品散文家,他以美文的创作实绩,彻底打破了复古派认为⽩话不能作美文的

信,尽了对旧文学威示的任务;其次,他在国中古典文学的基础上和五四中西文化

流的背景之下,创造了具有国中民族特⾊的散文体制和风格;再次,他的散文具有极⾼的艺术价值,《匆匆》、《背影》、《荷塘月⾊》、《舂》等名篇,一直被认为是⽩话美文的典范,历来一直被选为大中学校的语文教材,它为培养文学青年和繁荣散文创作提供了宝贵的艺术经验。作为学者和教授的朱自清,在古典文学、语文教育、语言学、文艺学、美学等学科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和建树。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尤以古典文学研究和语文教育最为突出。《经典常谈》是朱自清系统评述《诗经》、《舂秋》、《楚辞》、《史记》、《汉书》等古籍的论文结集,写得深⼊浅出,至今仍是青年人研究古典文学的⼊门向导。《诗言志辨》是他功力最深的著作,对诗言志诗教比兴正变四个方面的诗论,纵向作了精微的考察,理清了它们的来龙去脉和衍变史迹,从而纠正了谬说。他还先后对古诗十九首、乐府、唐宋诗作过深⼊的研究,对李贺、陶渊明作过认的真行年考证,写有《十四家诗钞》、《宋五家诗钞》、《陶渊明年谱中之问题》、《李贺年谱》等著述。他治学严谨,取材翔实,思想敏锐,他这方面的著述凡近百万言。朱自清始终关心着中学、大学的语文教育,他与叶圣陶联璧,共同著有《国文教学》、《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等书。他编过多种教材和课本,临终前还与叶圣陶、吕叔湘合编《开明⾼级国文课本》等。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语文教育家,正像叶圣陶说的:他是个尽职的胜任的国文教师和文学教师。(叶圣陶《朱佩弦先生》)作为主民斗士的朱自清,从青年时代起,他就一直追求光明与真理,为之呐喊歌昑,上下求索。但生活不可避免地给他以时代的苦闷和个人彷徨,以至他较长时间躲进书斋。然而朱自清毕竟是个一正直的知识分子,毕竟为他多灾多难的祖国得以凤凰涅槃而执着地寻找真理和光明,一旦他把祖国的命运和民人的解放斗争联系来起并且自觉地走向人们的时候,他就成了为
个一坚強的⾰命主民主义的战士。1945年他回成都对夫人陈竹隐说:后以中间路线是有没了,们我总要把路线看清楚,勇敢地向前走。而闻一多遇刺后,他更是不再彷徨,而成为民人斗争行列的中一名坚強斗士。1946年10月后重回北平的两年,是黎明前最为黑暗的时期,却是他一生中最辉煌的时期。他执教之余,越来越关心祖国的命运,盼望新国中的诞生,勇敢而坚定地投⾝到反饥饿,反害迫的主民斗争中去。⽑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称赞他大义凛然的骨气,朱自清一⾝重病,宁可饿死,不领国美的救济粮…们我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们他表现了们我民族的英雄气概。综上所述,朱自清的一生是平凡的,但又是可歌可泣的。二以《歌声》涉笔散文领域的朱自清,从1923年后转向散文创作,后以就一直有没间断过。朱自清早期的散文收在《踪迹》和《背影》里,在这些散文中有一部分是以夹叙夹议手法写的呼吁与诅咒的名篇,如《生命的价格--七⽑钱》、《航船的中文明》、《⽩种人--上帝的骄子》、《阿河》、《哀韦杰三君》、《旅行杂记》、《海行杂记》等。这些散文直接从现实生活取材,从个一角度抨击当时的黑暗社会。在《生命的价格--七⽑钱》中写个一五岁的女孩,被其哥嫂以七⽑钱的价格卖掉,叙述一条低

生命的故事,是这作者在温州亲眼所见的一幕,文章想象她今后任人宰割的命运,她若长大成人或者卖给人家作妾,或者卖到

院沦落风尘。作者愤

地诘问:是这谁之罪呢?是这谁之责呢?。《阿河》写了一位十八岁的农家少女阿河的悲剧,她被迫嫁给了个一三十多岁的流浪汉,气得她离家出走去当女佣,来后又被人男抢回去,

她爹拿钱换人,她爹只得以八十块钱的价格又把她卖给个一有钱的老板。作者义愤地控诉畸形社会为富不仁的罪孽。在《⽩种人--上帝的骄子》中,写在电车上意外地受到小西洋人的侮辱和挑衅,便由这次一突然的袭击联想到许多的袭击,从那小西洋人的眼光和表情思考他如此蛮横猖狂的原因,勾出个一傲慢的小西洋人的形象,指出这小西洋人脸上缩印着一部国中的外

史,喊出了民族平等的正义要求。这在帝国主义横行、北洋军阀卖国求荣的二十年代,有着

励民族意识的现实意义。在《哀韦杰三君》里则对三一八惨案中死难者韦杰三君奉献己自深挚的悼念和敬意,语挚情深,感人肺腑,朱自清对北洋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社会的憎恶是常非明显的。这时期朱自清的创作主要的是还叙事抒情的散文,这些散文或叙述个人的经历和感受,或写景状物抒发情怀。《背影》写为儿子送行,并艰难地替儿子买来桔子的⽗亲的背影,作者选择了个一特殊的背影加以烘托,这背影是在他祖⺟去世、⽗亲赋闲、家境⽇益破败的氛围中予以孕育和刻画的。从而以⾎和泪掺和的冷涩惨淡的⾊调,在抒情主人公心灵深处勾画出个一悲剧

的背影形象。全文叙事含蓄,将丰富的感情寓于朴素的描写和叙述中,表述了个一辛苦辗转的知识分子在动

不安的时代中苦于世态炎凉的思想感情;时同也从个一小康之家的⽇益没落这一角度,曲折地反映了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统治下,国中
民人趋于贫困化的现实。《背影》写作者的生活感受,写出了真情,写出了情致,使这篇散文在当时获得单篇散文从未曾有过的脍炙人口、争相传诵的大巨影响。《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荷塘月⾊》等篇是写景抒情见长的名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从全篇內容看,既有对秦淮河往事的追述,也有己自在秦淮河的见闻和感触;既有对秦淮河夜景的描写,也有对河上歌

行为的记叙。从表现手法看,有细腻的近景描绘,有疏淡的远景勾勒,有静景有动景,有实景有虚景,起伏跌宕,变化多姿。文章抓住了灯影从各个角度进行了细针密缕的描绘和渲染,

真地再现了当时秦淮河的美的境界。又如《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是描写一幅画,文题也是画题,作者细腻地描写出了画面形象的位置、⾊彩和形态,通过具体的描绘,不但生动地写出了画面的內容,且而也传达出了月朦胧,鸟朦胧的意境。而在《荷塘月⾊》这篇写景抒情散文里,朱自清先诉说己自的不宁的心境,然后描写个一宁静的与现实不同的环境--荷塘月⾊,通过对传统的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和⾼寒孤洁的明月的描绘,象征

地抒发了己自的洁⾝自好和向往美好生新活的心情。总之,这类写景散文,寓情于景,情景

融,流露着浓郁的诗情画意。且而,无论是叙事散文是还写景散文,篇章布局是都
分十精当的,显示出他早期散文漂亮、缜密的特点。朱自清早期写景散文,语言凝练明净,细腻秀丽,善于以精雕细刻的工夫,准确、具体地表现描写对象的特点,追求

的真艺术效果,正像他在探讨国中传统的艺术手法时所说的,

真等于俗语说的活脫或活像,不但像是的真,并且活像是的真。(《说

真与如画》)在长期的追求中,朱自清描写的造诣很深,在他笔下,无论是梅雨潭的绿⾊,是还清华园的月光,都写得

真如画,使读者佛仿⾝临其境一般。而秦淮河的夜景,那六朝脂粉气的遗迹,更是实真而具体,融情⼊景,极为成功。在《荷塘月⾊》中,朱自清描绘月光如流⽔般照着荷花和荷叶用泻字;青雾弥漫着荷塘用浮字,而荷叶拥挤的情景用挨字,有还用田田形容叶子的鲜绿茂盛,用亭亭比喻荷叶直立之状态,将月光、青雾、荷叶的动态和情态写活了。朱自清分十注意遣词造句的形象

,善于抓住事物的特征,用新颖的比喻,唤起读者的联想。《绿》是一篇以描写醉人的绿⾊而著称的千家小品,中间两段文字,描写梅雨潭和它的绿⾊,作者循着游踪,先写山岩、瀑布和梅雨亭,一路写来,层次井然。作者坐在梅雨亭上,景⾊尽收眼底:云在头上流着,草丛透着绿意,瀑布冲下,击撞在岩石之上,飞花碎⽟般落下,恰如朵朵⽩梅,又如点点杨花,如此描绘静观的景物,有没雕琢,不加修饰,真如工笔画一般,读来如见其景,如闻其声。接着写梅雨潭的绿波,朱自清有没用绿油油绿如翡翠一类的形容词,而是用一连串新鲜的比喻,引起人们美好的联想。他说,梅雨潭的绿波像妇少拖着裙幅、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像最嫰的⽪肤、像

润的碧⽟,描绘之后又从比较的角度来写京北什刹海佛地的绿杨太淡了,杭州虎跑寺近旁的碧草叶太浓了,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样这通过⾊的浓淡和光的明暗,将梅雨潭绿波的厚、平、清、软的具体景象传达给读者。在《⽩⽔漈》中,朱自清突出描写⽩⽔漈瀑布的细和薄,他写那凌虚而下的瀑布,只剩一片飞烟似的影子,而这影子像袅袅的软弧,像橡⽪带儿被微风的纤手和不可知的巧手争夺着。通过影子的轻,软弧和橡⽪带儿的软,精密地描写出了⽩⽔漈瀑布在微风的中形态,让读者感到它的细和薄。朱自清认为散文写作应写实,作家必须深⼊观察,努力创新。他说,作家于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都不轻轻放过,正如显微镜一样,样这可以辨出许多新异的滋味(《山野掇拾》)。他还说:人生如万花筒,因时地的殊异,变化无穷,们我要多方面了解,多方面感受,多方面的参加,才有趣可言。(《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此因,他对所写的景物都经过认的真观察和体验,他对《荷塘月⾊》中提到的月夜蝉声,是几经观察推敲而后确定的,正为因如此他才能准确地把握描写对象的具体特征,以至细微的变化,然后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在五四散文的百花园中,朱先生的散文独具一格,他的写景抒情散文显示了很⾼的艺术成就,显示了旧文学之自为以特长者,⽩话文也并非做不到,尽了对于旧文学的威示的历史任务(鲁迅《南腔北调集·小品文的危机》),为现代散文美学作出了贡献。1927年北伐战争的失败,四·一二政变使国中变成黑暗的国中。朱自清陷⼊了极大的痛苦、惶惑和颓唐之中,终于从彷徨战斗的十字街头走进古典文学研究的象牙之塔。散文创作也从绚丽走向质朴,从即景抒情走上忆之路--对往事的回忆。此时的创作就如同朱自清己自所说的芝⿇大的事,都不惜郑重地写出来。他说:们我依着时间老人的导引,一步步去温寻已失的己自;这走的便是忆之路,在这忆之路上愈走愈远,愈是有味,因其味渐渐蒸散而甜味却还留着的缘故…在1936年出版的散文集《你我》中有回忆儿时婚姻的《择偶记》,有悼念前

的《给亡妇》,有记叙去过冬天同⽗亲兄弟围坐吃⽩⽔⾖腐,与S君月夜游西湖,跟天的真孩子在起一的冬天,有还记叙以往生活琐事的《看花》、《南京》、《潭柘寺戒坛寺》以及收在《背影》集的中《儿女》、《怀魏握青君》等,內容侧重写儿女情长,友朋之谊,这些散文然虽写是的个人生活圈子里的⾝边琐事,但为因朱自清用精神的丝缕牵着已逝的时光,以所写得情意绵绵,回肠

气。他在《〈忆〉跋》一文中说:飞去的梦便是飞去的生命,以所常常留下十二分的惋惜,在人们里心。时局的变迁淡化了他的⾰命意识,减退了当年的热情,给予他是的痛苦,加上家境衰败,娇

的亡故和多子的拖累,这一切给予他太多的磨难和艰辛,追忆因而成为他解脫痛苦和烦恼的路径。他从现实的梦中走出,在逝去的旧梦里捡拾丽美的瓣花,从而编织他的梦之国与爱之国。从这些作品中,们我可以窥见一颗博大的爱心:爱⽗亲,爱儿女,爱

子,爱朋友。朱自清为因在黑暗现实中看不见找不到圣洁美好的东西,是于心理变得寂寞荒芜,而通过追忆往事营构爱的天国,用以慰抚
己自寂寞荒芜的心。他痛感美的失落和美的毁灭,从而深深地感喟那经已逝去的爱是那般的甜藌、温馨和宝贵。在朱自清的爱之国和梦之国中,可以看到儒家中和主义思想的深刻影响:《儿女》因爱儿女而自责平时对们他的耝暴;《给亡妇》因爱

子,为己自未尽到丈夫的责任而追悔;《〈梅花〉后记》,因爱无隅,而悔恨己自的疏懒而未能尽快为他修改诗稿使之出版…在爱的温纱下,包容着作家修⾝养

的哲学意识:中正平和,严于克己,宽以待人。1931年8月,朱自清赴欧洲游学,历时一年。在欧洲游历数国,陆续写成散文,发表在《中生学》杂志上,后结集为《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这两部散文集和《你我》一样,由于这一时期朱自清的创作不再感应时代的风云,是于可以从容地在技巧上再三谋划,在语言上字斟句酌以至使得散文艺术臻于完善的境地。正如郁达夫指出: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之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在这两部游记中,他极力在作品中避免我的出现,既不写⾝边琐事,也不写浪漫情调的异域感,而是客观地描述欧洲家国名胜古迹,谨慎地介绍西方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作家用意是在写这些游记给中生学看,时时、处处想到要为们他作道德文章的楷模,以所格外的严谨,无论是绘景状物是还抒情写意,无论是结构谋篇是还文字技巧,这些都惨淡经营、苦用诗心的。它们确实是现代游记的中典范

作品,尤其是在语言方面,作者在⽩话口语的基础上提炼富有表现力的艺术语言,那流畅自如的旋律,轻松活泼的节奏,那字字推敲的选词与灵活多变的句型,是都
分十精美的。正如叶圣陶所说:现代大生学如果开现代本国文学的课程,或者有人编现代本国文学史,论到文体的完美,文字的全写口语,朱先生该是首先被提及的。(叶圣陶《朱佩弦先生》)以所说,朱自清在散文艺术的探索中作出了艰苦的努力,在文体⾰新与语言创造方面,达到了国中现代文学历史的崭新⾼度。不过,这些游记与作家超脫、低沉的思绪合致,比较明显地缺少时代的光⾊。抗战爆发后,略侵者的炮火使华北摆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也使他的书斋失去了平静。在略侵者面前他不再沉默了,1937年后他随学校南下,这时期,他带着沉重的心情,殷切的期待,写作了不少杂文。《语文影及其他》一书的中许多篇章和《蒙自杂记》、《西南采风录序》、《这一天》等均写在这个期间。散文集《语文影及其他》分两辑,其中《语文影之辑》是讨论语文的意义的,《人生的一角之辑》是讨论生活片段的。这时期的朱自清的散文不像前以那样采用大量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而是用简洁的笔触,直接写出己自的看法。一方面他冷眼看待人生,以⽇常生活用语和人间世情为议论对象,从而抒写己自的人生;另一方面他热烈地呼喊东亚病夫居然奋起了,睡狮果然醒了,从前是只一大块沃土,一大盆散沙的死国中,在现是有⾎有⾁的活国中了。在《论轰炸》中,他呐喊着民族和家国的生新:咱们的民族,咱们的家国,像涅槃的凤凰一样,经已从火里再生了!抗战胜利的前后,昆明掀起了主民运动的热嘲,他的思想发生了变化,特别是李公朴、闻一多的遇害,更加教育了作为学者的朱自清,他的态度也就更为

进了,此因创作基调明显地发生了变异。这时期,朱自清散文经已由抒情转向说理,主要收在《标准与尺度》和《论雅俗共赏》两集中,然虽数量不多,但所谈的是都现实问题。思想

进,锋芒毕露,光采烨烨,其思想特点是努力且而自觉地站在民人的立场上指点东西、发表议论。《论吃饭》充分肯定农民吃大户的正义举动,赞扬们他反饥饿、反庒迫的政治觉悟和敢于反抗的集体意识。文章通过说古论今,字里行间⼲预着政治,通篇充溢着鲜明的政治⾊彩。《回来杂记》对国民

统治下的北平现实予以评说,分别从有闲杂

四方面剖析⽇常生活的状况,由表及里,烛幽发微,揭示了物价像嘲⽔一般涨,整个北平也像在嘲⽔里

着的社会动

的本质,从而

烈地抨击在主民运动中行将灭亡的黑暗社会制度。在《国中学术的大损失--悼闻一多先生》等文中,他肯定闻一多对主民运动作出的贡献,揭露了国民

反动派的凶残和卑劣,表示了继续斗争的决心。朱自清曾多次称赞:鲁迅的杂感也是诗(朱自清《鲁迅先生的杂感》),而他恰恰也正有意地仿效鲁迅,同样在杂文里一面否定、一面希望、一面战斗着。(同上)在一些杂文中,对知识分子进行痛快淋漓的解剖,如《论书生的酸气》批评知识分子⾝上的酸气味,他说,既然己自是在民人之中,就不能再自命不凡,要知识分子必须正确地看清了己自,要丢却知识分子那种装腔作势和自视清⾼的作风。这实际上包含了朱自清对旧我的否定和批判,包含着对己自那种习惯于克制、平和中正、沉思默想、內向封闭的超稳定文化心理的否定,他在勇敢的自我否定中紧紧地向民人靠拢,实现与旧哲学、旧思想、旧意识的决裂,代之以崭新的⾰命思想意识,从而重新肯定己自。总观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创作,从早期的清秀隽永到中期的质朴腴厚,到后期的

进深邃,无不显示出他独特的艺术风貌和审美趣情,无不与时代息息相通,正像他的老朋友杨振声说:他的散文,确实给们我开出了一条平坦大道,这条道将永远导领我的自迩以至远,自卑以升⾼。(《文讯》1948年9月9卷3期)三杨振声在《朱自清先生与现代散文》中说:近代散文本早已撕破了岸然道貌的假面具,摘去了假发,卸下了皂袍,它与一切问题短兵相接,与人生⽇常生活相厮混,共游戏。一句话,它不再装腔作势,去为传道者与说理者作工具,而是只每个人宣情达意的语言符号…他又说:朱自清的散文都做到了,不但做到,而又做得好,以所他的散文,在新文化运动的初期,便已在导领着文坛。杨振声所说的朱先生在导领着文坛,就在于他的散文具有了宣情达意的美学牲征。也正如朱先生己自在《〈背影〉序》中说的:我己自是有没什么定见的,只当时得觉要怎样写,便怎样写。我意在表现己自,尽了己自的力便行。意在表现己自,是国中现代散文史上第次一提出的散文创作的美学原则。朱自清提出这一美学命题,既是时代的赐予,又有历史、现实的背景,更是

植于他的审美经验和理想基础上的创作实践。几千年的国中古代散文的标榜与实施是的以文以载道为本位的散文观念。所谓道,是宣扬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封建主义的伦理与道德观念,文以载道強调儒家思想的独尊、理

的至上。用理

制约着、束缚着、扼杀着作家的思想感情和精神个体,尽管古代散文中不乏抒情小品,但它们是在被扭曲、被庒抑的情况下出现的。至于公开提出独抒

灵的创作主张,则被视为离经叛道。载道的桎梏使散文简化为八股文的模式。此因,否定文以载道的观念,建立以作家个

为本位的散文观念,是五四思想⾰命和文化⾰命的必然,更是新文化之初散文⾰命的必然。朱自清在总结五四文化⾰命时说:新文化运动接受了西洋的影响,除了解放文体,以⽩话代替古文之外,所争取的就是文学的意念,也就是文学的地位。们他要打倒那道,让文学立独
来起,以所对文以载道说加以无情的打击。(《论严肃》)文学立独
后以,新颖的散文,解放了作者的个

,生动鲜明地表现了作者的文体意识,使其具有了意在表现己自的体制特征和审美价值。毫无疑问,朱自清意在表现己自散文美学原则的提出,是对传统文化观念的反抗,是对现代散文美学的积极贡献。从此在现代散文史上建立了以作者个

为本位的现代散文观念,使一种抒情

的散文脫离了广义散文的⺟体新孕而生,揭示了现代散文表现作者人格⾊彩和精神世界的审美价值,确立了作家主体

在文学创作的中地位,对今天整个文学创作工程重建主体观念,呼唤人的意识,具有启示未来的作用。而朱自清之以所能率先提出意在表现己自的命题,是为因他从写作第一篇散文《歌声》到《背影》集的出版,就经已有了比别人更深的体验,们我考察下一他早期和中期的(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的散文,就不难发现他那意在表现己自的轨迹,便能够信实地理解他的美学理想是他审美经验的升华和总结。在他的散文中,生动地抒写了他的禀

、气质、灵感、情思、嗜好、习惯、修养、人生经历和人生哲学,生动地表现了他的全部思想,全部的感情和全部的人格,活脫地再现了个一有⾎有⾁的个

生命。朱自清散文包涵着与众不同的趣味和显示出历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其主要原因也是在这里。首先,朱自清的全部思想感情、人格,表现出个一
国中知识分子強烈的自尊意识。五四退嘲后以,朱自清动摇了他最初建造光明的信念,产生了孤独和彷徨,出现了他的第次一心理危机,也就随之产生了他的刹那主义的哲学。了为摆脫自⾝的孤独和彷徨,不至于使己自沉沦颓废下去,他努力以积极态度看待人生,使己自生活的中每时每刻,都有立独之意义和价值。他说:因怅惆而感到空虚,在有还残存的生活时所不能堪的!我不堪这空虚,便得觉飘飘然终是不成,有只转向才可能较安心--比较能使感情平静。是于我的生活里便起了个一转机…便决定了我的刹那主义。(《们我的七月》)分十清楚,朱自清的刹那主义实际上是为平复个人的心理危机,求得个人生命意义的充实和实现自我的价值,实其这正是他痛苦的自尊意识。他的理想幻灭之后,自尊、自重、自強、自爱是这时期他个人的強烈的精神需求。他用国中知识分子的传统气节观来约束、规范己自的思想、行为,求得自我人格的自洁和自尊。此因,強烈的自尊意义也就充溢流贯于他的一些散文之中。与俞平伯同泛秦淮河所作同题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是他偷得片刻宁静时剖示內心的现代的懊悔。秦淮歌

来与他俩纠

不休,对此,俞平伯依照为因我有

子,以所我爱一切女人的逻辑,持同情、超脫态度,以所事后还怡然自若;朱自清却分十认真、拘谨和自尊,既同情们她沦落风尘的不幸,又受到內心道德律的庒迫,拒绝了们她的

惑和卖唱,陷⼊了理智和情感的争斗之中,一时竟然难以排解这袭上心头的苦恼,那不安的心在静里愈显活跃了。自尊意识流贯全文,并构成了这篇游记中矜持笃诚的人格⾊彩。朱自清的自尊,常常表现为在自我解剖中描画思想感情的中争斗,以所
实真、诚恳,毫无矫作与伪饰。他敢于肯定思想中积极的东西,敢于否定思想中消极的东西,在肯定和否定中,和盘托出己自一颗多棱的灵魂。1927年大⾰命失败的喧哗和

动,使朱自清的灵魂为之震颤和瑟索。在《那里走》一文中,朱自清坦⽩地剖示他生命的第二次心理危机及其灵魂的胆怯。在⾰命与反⾰命之间,他作出了躲进亭子间,研究国学的这第三条道路的抉择。面对反⾰命叛变后的一片黑暗世界和⾎腥萧条氛围,与他的绝望对应,燃烧起他的自尊意识,具体说地就是转向自⾝內心世界的解剖和审察。更多地考虑读书人或士人的立⾝处世之道(《论气节》),即气节和情

,以洁⾝自好作为一种人格理想加以追求。以所,朱自清这一时期的一些散文是意在表现人格理想的己自,即使在《荷塘月⾊》样这的写景散文中,也婉转地表达了不向琊恶势力低头的自洁其⾝的意绪。朱自清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荷自怜自况,以它作人格思想的意象,赋予它己自的感情和灵

,此因他笔下的荷的形象纯洁、神圣、庄重、典雅。成为一种至真至善的境界,这便是朱自清的大⾰命失败后相当长的时期內所创造和追求的具有自尊意识的人格美和理想。其次,朱自清在強化自尊意识的时同,也強化着他的博爱意识。自尊是爱己自,博爱是爱他人。从五四退嘲到大⾰命失败,他的心一直受磨受难,感到在大时代里,己自是一张枯叶,一张烂纸,是寻常人所难堪的苦在话外。唯其一直处于心理失衡的状态,以所就需要用爱的琼浆⽟

来滋润一颗寂寞、枯竭的心,用爱和泪广施于人,以排解己自的內心痛苦,以求得心理平衡。此因,他在他的散文天地里筑起了个一爱的天国。一方面,从人

、伦理、道德上,抒写己自博爱意识。这一组散文多写于大⾰命失败的前前后后,如《背影》、《儿女》、《给亡妇》、《冬天》、《哀韦杰三君》、《我所见到的叶圣陶》、《怀魏握青君》等多表现⽗子、夫

、师生、朋友间的感情。朱自清从作为儿子、丈夫、⽗亲、老师、朋友所应的有伦理、道德及仁爱之心出发,检点己自在人伦关系的中生活细节,对己自的耝疏、随便、懈怠,表示深深的自责和无尽的悔恨。愈是自责自悔,愈是表示修善补过,便愈是宛然托出一颗诚挚、广博的爱心。《背影》是朱自清收到⽗亲那封…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投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的信后萌动创作契机,文章通过当年⽗亲为己自买桔子的背影的忆念,倾吐了今天儿子对⽗亲的感恩图报之情。作者是不正面地、直接地评说这种感情,而是自审那时己自对⽗亲送行过程中不敬的思绪,--总得觉⽗亲与搬行李的脚夫讲价时说话不漂亮;他又是叮咛又是嘱咐茶房,里心暗笑他的迂等等,在现回想来起,那时真太聪明了,自责自悔是出于作者为人的人

、伦理、道德,更是出于己自对⽗亲的一片挚爱深情。灵魂的自尊更加反衬出对⽗亲的情之切切,爱之深深,反衬出远在他乡的儿子对⽗亲健康状况的忧愁,以及己自不能守在老人⾝边尽孝的痛苦。另一方面,用悲剧心理观照和描写人生,伴随着他爱的饮泣,使散文散发着人道主义的温馨气息。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哀伤沦落风尘的歌

;《执府政大杀屠记》哀痛被无辜杀害的爱国生学和民众;《生命的价格--七⽑钱》忧思五岁小女孩将一生失去生命的自由;《阿河》哀惜一位被社会遗弃而被卖来卖去的青年女子…自尊和博爱,是朱自清早期散文的两种主要形态,也是他思想、感情、人格的具体表现。他怀着悲剧

的心理为现代散文美学弹奏着丽美的心曲,淋漓尽致地披露了他的主观深层世界,裸露地再现他全部的生命空间,从而为现代散文提供了崭新的审美內容。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朱自清用己自的散文创作实践在散文美学范畴提出了意在表现己自的命题,是这他对现代散文的突出贡献。杨振声在《朱自清先生与现代散文》中又说自新文学运动以来,一般最大的缺陷是对于文学所用的语言缺乏研究和努力,但是朱自清先生他在这方面的成就很可观。朱先生的可观的成就,突出地体在现谈话风的艺术语言的建树方面,是这朱自清散文创作的一种自觉的审美追求,也是朱自清对现代散文美学的又一大贡献。五四文学⾰命的初期,⽩话文然虽短短几个月內取代了文言文,获得了立独的地位,但是新文学语言作为个一全新的艺术建构工程,其任务却非短期內就能完成的,至甚五四后以很长一段时期,尽管作家们都采用⽩话来写作新文学作品了,但很少有人用真正的口语来创作。当时的作家所使用的⽩话:一是半文半⽩的⽩话,即指含有大量文言成分的⽩话;一是所谓欧化的⽩话,那是在外来文化影响下发生的,加之有些人积极提倡的所谓欧化的⽩话文、欧化国语文学(傅斯年《怎样做⽩话文》)。此因正如杨振声说的,尽管大家改用语体文了,但却不文不⽩,不南不北,不中不西,马马虎虎把语言这一关混去过了。混是混去过了,应用也勉強可以,可是缺乏了一件东西,那便是语言的灵魂。么怎说,它也不够生动,有没个

,又不贴近⽇常生活。这也就说明了新文学为什么打不进民间去。杨振声是一语道出了这种语体的致命弱点:那就是打不进民间去。而这个致命的弱点也就势必导致新文学与民人大众的隔膜,使新文学的读者群和影响的范围都相对地缩小了。与一般作家不同,朱自清是个一对汉语颇有研究的作家,对口语体语言的研究,是他语言研究的中
个一很重要的內容。在记述口语体语言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时,他曾提出了个一重要的论点,说:用口语为是的求真化俗,化俗就是争取群众。所谓求的真真,一面是如实和直接的意思,在另一面这真又是自然的意思,自然才亲切,才让人容易懂,也就是更能收到化俗的效果,更能获得广大的群众。基于对口语体语言的研究,基于对求真化俗审美目标的追求,朱自清创作伊始,便注重北平的方言,以北平话做底子,从口语中提取有效的表现成分,一步个一脚印地向着文学语言的口语化迈进,并逐步形成了一种堪称典范的独具个

的⽩话文学语言--谈话风的艺术语言。这种语言念来起上口,有现代口语的韵味,叫人得觉那是现代人口里的话,是不不尴不尬的⽩话文(叶圣陶《朱佩弦先生》),虽说仍系知识分子化的口语,却亲切自然,鲜活上口,幽默风趣,雅俗共赏,这就使得他的散文比起当时一般作家的作品来,拥有更多的读者,缩小了新文学与民人大众之间的距离,而这正是朱自清⾼出于一般作家的地方,也是他为现代文学,尤其是为现代散文语言的建设所作的开拓

贡献。四应浙江文艺出版社之约,们我接受了编辑《朱自清散文全编》的任务。在编辑之前,们我反复讨论酝酿,取得的共识是:朱自清一生所写的散文数量很多,在一书中做到全编实属不易。但如不包括书评、序跋、杂文等,单就人们所称的美文这狭义散文而言,做到全编则是可行的。们我的指导思想是就狭义散文而言编出一本真正《朱自清散文全编》。们我在编辑过程中,一是做到无一遗漏,是这指不仅收集全了任何集子中朱自清的散文,且而,们我还尽最大努力发掘、查找一些散佚不见的散文,如本书的中《南行通信》和《南行杂记》两篇,是原来刊登在一九三○年七、九月间的《骆驼草》杂志上的,由于一直有没被收⼊朱自清散文的集子,此因,随着时间的流逝,已有被湮没的危险,这次们我从浩如烟海的旧杂志中把它们发掘了出来。二是对朱自清的一些广义的散文,如杂文、序跋、书评等,原则上不收,但也并非一概不收,而是作比较严格的取舍,酌情收⼊一些能反映朱自清重要思想、观点和生活的代表文章,让读者能通过这些文章更全面、立体地了解朱自清。三是全书仍按朱自清生前编定的散文集编排,以时间先后为序,一些散见于集外的散文另编于后,样这,更有利于了解到朱自清散文的原貌。后最,值得一提是的在本书编辑过程中,得到了朱乔森先生的大力支持,他为本书提供了不少有用的资料。江苏省社科院文学所姜建先生也为本书的编辑提出了不少有益的建议。应该说,这部书的出版,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尚感不安是的,不知们我的编辑思想是否合理?一些文章的取舍是否公允?所有这些,们我真诚地期待着广大读者的批评指正。1995年7月于南京
PepExS.cOM